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水治理规划重点任务

(四)强化污泥安全处理处置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以长江流域四川,黄河流域内蒙古、宁夏,淮河流域河南、山东,海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浙闽片河流福建等为重点,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国新增污泥无害化日处理能力6万吨,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五)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全面排查水体环境状况,建立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等污染严重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以解决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问题为重要着力点,综合采取控源截污、节水减污、生态恢复、垃圾清理、底泥疏浚、流量保障等措施,切实解决城市建成区水体黑臭问题。各地区要细化分阶段目标和任务安排,向社会公布年度治理进展和水质改善情况。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地方水环境保护属地责任。

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每半年公布全国黑臭水体清单,接受公众评议。各城市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布黑臭水体名单、整治期限、责任人、整治进展及效果,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水体日常维护与监管工作。研究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黑臭水体治理专项基金。2017年底前,对于已经排查清楚的黑臭水体逐一编制和实施整治方案,作为近期治理的重点;未完成排查任务的地级城市,应尽快完成黑臭水体排查任务,及时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各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

三、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一)加强养殖污染防治

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加快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以南方水网地区为重点,通过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养殖产业有序转移等措施促进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丹江口库区等水质良好区域应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改造升级力度,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各地要出台具体措施,将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及政策的安排,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挂钩。优先考虑通过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实现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就地就近利用。配套土地消纳能力与养殖规模不匹配的地区,鼓励建立畜禽粪便收集、运输体系和区域性有机肥生产中心。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畜禽粪便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鼓励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推动建立政府组织、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体系,形成利益分享、责任共担的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控制水产养殖污染。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以饮用水水源、水质较好湖库等敏感区域为重点,科学划定养殖区,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拆除超过养殖容量的网箱围网设施。改造生产条件、优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引导和鼓励以节水减排为核心的池塘、工厂化车间和网箱标准化改造,重点支持废水处理、循环用水、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强对大中型水产养殖场的水环境监测,推动制(修)订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进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建设,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路径,逐步控制化肥使用量。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到2020年,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和全国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推进重点区域农田退水治理。在松花江、海河、淮河、汉江、太湖等典型流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源地等敏感区域以及大中型灌区建设生态沟渠、植物隔离条带、净化塘、地表径流积池等设施减缓农田氮磷流失,减少对水体环境的直接污染。各地根据水质改善需求,综合考虑农田退水水质、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域地理位置、农业生产成本等因素,进一步明确农田退水治理的重点区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环保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